loading

2020年专升本((动物学专业)第16章第2节学习课程-圆口纲的生殖行为和变态

院校: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培训 发布时间:2020-02-07 14:49:38

    16.2 圆口纲的生殖行为和变态
    七鳃鳗生活在江河或海洋中(例如日本七鳃鳗),每年五六月间,成鳗常聚集成群,糖河而上或由海入江进行繁殖。选择具有粗砂砾石的河床及水质清澈的环境,用口吸盘移去感石造成浅窝,雌体吸住窝底的石块,雄体又吸在雌体的头背上,肛门彼此靠拢,急速摆动部以排出精子和卵子,水中受精。每尾雌鳗的产卵总量可达1.4万~2万枚。亲馒在生殖季节后期疲惫衰竭,最终死亡。
    受精卵进行不均等的全分裂。一个月后孵出体长10~15mm的幼体。幼曼的形态结构与成体相差很大,曾被误认是一种原索动物而命名为沙隐虫(Ammocoete),与文昌鱼有很多相近之处(图16-6):眼被皮肤遮蔽,背储和尾鳍为一条连续的鳍褶,口前有马蹄形的上和横列的下唇,合围成口签,不具口吸盘,也无角质齿。咽尚未分化为食管和呼吸管,咽部两侧的内鳃孔经由鳃囊并通过外鳃孔直接到达体外,摄食和呼吸的方式与文昌鱼相似。幼体营独立生活,大部分时间身体埋在水底淤泥中;咽底部有内柱,变态后成为成体的甲状意。沙隐虫在淡水或返回海中生活3~7年后,才在秋冬之际经过变态成为成体,再经数月的半着生生活便达到性成熟时期,并开始了集群和繁殖活动。沙隐虫所呈现的原始构造及其生活习性与文昌鱼的相似,显示了它与原索动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16.3 圆口纲的分类
    现存的圆口纲动物有70多种,分为两个目:
    16.3.1 育鳗目(Myxiniformes)
    盲鳗目是圆口纲中较为低等的一类,有30多种,均为海生。营寄生生活,曾在一条鱼体内发现100多条盲鳗,严重危害渔业。无背鳍;单鼻孔开口于吻端;皮肤黏液腺极度发达。头骨极不发达;仅尾部脊索背面有软骨弓片。脑很小,无大脑和小脑的明显分化。无口漏斗而代以软唇。身体前端有4对口缘触须。眼隐于皮下,无晶体,无松果眼;内耳仅有一个半规管。鼻垂体囊向后开口于口腔。鳃囊6~15对,多数种类的鳃裂是借一个长管开口体外。
    无呼吸管的分化。鳃篮退化。成体仍保留胚胎期的前肾(图16-7)。雌雄同体。幼体生殖腺前部是卵巢,后部是精巢,如前端发达后端退化则为雌性,反之则为雄性。雄性先成熟;卵大,包在角质卵壳中,无变态,受精卵直接发育成小鳗。体液与海水等渗。由于育鳗具有许多低等原始特征,有学者将盲鳗与脊椎动物(包括七鳃鳗和有颌类)并列互为姐妹群,共同组成有头类。常见种类有分布在大西洋的盲鳗(Myxine glutinosa)以及产于日本海和我国南方沿海的蒲氏黏育级(Eplatretus burgeri)、杨氏拟盲线(Paramyxine yangi)等。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