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函授《行政管理》学习课程-规范研究

院校:甘肃中医药大学 发布时间:2020-08-16 10:23:52

    规范研究

    规范研究是主观的,与人们的偏好相关。人们的偏好直接构成人们对经济目标和政策确定和选择。如果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经济的成本、效益是对称的,那么公共经济提供的公共产品在消费特征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效益是不对称的。公共产品理论需要解决消费者偏好显示问题,偏好显示本身与人们的价值判断相关,而整个社会偏好的确定和显示依赖于社会成员和社会集团对应然的选择和判断。对此问题的研究需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再如,关于公共部门的目标应该是什么以及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的讨论,是不能单纯依靠描述、刻画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得出的。公共部门的目标实际上是公共部门或整个社会价值观的体现。规范研究的使命在于如何建立价值观的表达和实现的一般定理。诸如对社会福利函数的研究,对帕累托最优标准的研究都需要采用规范研究。

    规范研究不仅表现在目标的确立,社会价值观的表达和实现问题上,实际上,规范研究还体现在公共经济政策的研究上,一般来说,如何确定政策目标,相同的目标可以由不同的方案、措施来实现,但不同的方案和措施所造成的社会损益是不同的,如何确定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如何权衡不同方案、措施的社会损益,这些都涉及价值标准、价值尺度、价值权重、价值判断、价值评估问题,需要规范研究方法加以解决。

    规范研究也体现在具体的公共经济问题上,一些具体的公共经济问题的研究离不开规范分析。诸如公共产品提供是好是坏,公共产品的不断增长应不应该,公共产品生产是牺牲效率还是牺牲公平等等问题,也是规范研究需要解决的。

    规范研究实质上是价值研究,一种社会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实质上反映了不同的生产、消费、分配的法则,反映了一种利益格局,这种利益格局本身构成公共经济价值前提。公共经济学是在既定的社会秩序下进行,还是为了某种价值选择新的社会秩序就是一个价值选择问题。比如对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关系格局的选择到底是要更多的市场还是更多的政府一直是 争论不休的话题,这一话题涉及社会基本格局所反映的价值选择。再如应不应该放权给社会,是否让更多的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产品,除了与经济技术事实和能力相关外,还涉及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对于国家政府、权威、自由、秩序的偏好和价值选择。

    公共经济学中诸多问题的争论,更多的不在于具体实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上,而往往发生于公共经济格局、公共经济运行规则、公共经济评价的价值争议上。比如如何看待公共经济主体的多元性问题。公共经济主体是单-的政府吗? 是单一市场吗?在政府和市场之外还有没有公共经济主体?这些公共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是否能反映公共性和民主价值?再如公共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之争,到底在什么程度上的公平能够促进效率,等等,这些都是规范研究才能解决的。又如公共经济的权威与自由之争,民主与效率之争,这些都需要一种价值判断进行利益综合,形成公共经济运行的价值基础和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