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2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的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予点建设会议在昆明顺利举办。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春城、学会副会长林文勋、玉溪师范学院校长段红云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研究生教育战线300多家单位的40多位专家和900多名代表出席大会。学会副秘书长赵忠升、承办单位玉溪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光、协办单位江苏金智教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教学事业部总经理李久权等相关负责人参加大会。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五周年之际,学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重要部署,筹备举办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内容覆盖学科布局优化调整、研究生教育常态化监测、学位点建设与评价、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边疆特色人才培养创新、数智赋能研究生教育、《学位法》理解与适用、新增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予点建设等多个领域,聚焦学科评价标准优化、产教融合机制探索、学位点建设路径创新及AI驱动管理范式变革等核心议题。会议倡导研究生教育战线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指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学会副会长 林文勋教授 在开幕式上致辞 学会副会长林文勋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筑牢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予点建设这一研究生教育的根基,着力破解学位点建设的共性难题,同时探讨如何将“国家战略的‘共性要求’与区域发展、学校特色的‘个性需求’有机结合”,实现精准施策与特色发展。关于学位点建设,林文勋副会长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要坚持铸魂育人,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确保培养目标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同频共振;二是要坚持固本强基,强化内涵建设与质量保障,以《学位法》施行为契机,全面审视和系统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授予质量保障体系;三是要坚持拥抱变革,深化教育赋能与管理创新,把握人工智能机遇探索“AI赋能”助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大数据技术在招生、培养、管理等各环节的创新应用;四是要坚持分享交流,促进互学互鉴共同成长,搭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联动的平台,为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予点建设提供更多学习交流、融合发展的机会。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春城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向远道而来的领导、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支持云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兄弟省份同仁表示感谢。杨春城指出,此次会议以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予点建设为核心主题,聚焦学位授权动态调整、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质量保障、导师队伍建设等深入探讨,是对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是破解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难题的务实举措,对推动高校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培养模式、提升育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他向与会专家、代表介绍了云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工作,希望专家们多为云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宝贵意见,云南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学位点建设水平。
玉溪师范学院校长段红云代表承办单位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作为2024年新获批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玉溪师范学院正在建构扎根滇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蓝图,希望借承办本次全国性会议之机,得到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政策层面的“导航定向”,为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点迷津”;渴望以此次会议为“金钥匙”,打开向学会和兄弟院校请教与合作的大门;期盼能在学科专业建设、导师队伍建设、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得到学会和各兄弟院校的帮助支持,能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实现与兄弟院校的“同频共振”,帮助学校更好的拓展办学视野、搭建学科平台、汇聚办学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战略契机,在构建师范教育、聂耳国歌研传、农业人才示范、体美产教融合“四大高地”特色路径中,依托学会引领与兄弟院校支持,全力服务教育强国战略,为滇中发展注入“玉师力量”。
信息来源:玉溪师范学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