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首次参与国家重大生态监测联合行动

院校:宁波大学 发布时间:2025-08-17 14:43:10


    2025年7月至8月,宁波大学海岸地理环境智能感知与建模团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红树林功能性状遥感监测技术与轻小型装备研发》,参与2025年黑河流域生态监测技术联合测试及应用示范(Ecosystem coordinated observational technology experiment special task,缩写:EcoTest)。这是宁大首次作为参与单位加入国家重大生态监测联合行动。此次行动涉及全国19个重点研发项目(总经费3.74亿元),共有50余家科研单位参加,形成了多目标、多团队、多学科和多场景的体系化组织。

    EcoTest行动由生态环境部主责指导、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织协调,聚焦“十四五”“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管理创新,选择“黑河流域及观测站网”为核心验证场,组织相关项目群协同攻关。测试于2025年6月至9月(夏季干旱环境)和2025年10月至2026年2月(冬季高寒环境)在黑河流域上、中、下游开展,核心目标在于通过黑河流域真实场景下的联合测试,验证比对重点专项部署研发仪器的精准性、可靠性、稳定性,促进监测设备与技术的国产替代与升级;通过开展黑河流域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检验与应用示范,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技术方案,为提升我国脆弱生态区监测与应用水平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谋划推动国家生态环境综合观测试验场的建设。

    宁大项目团队携带自研的轻小型一体式遥感监测装备亮相测试现场,该设备通过搭载自研的低成本、低功耗传感器,同步采集高光谱与激光雷达数据,实现光谱动态选择与性状指标“云-机”协同互传,集成了红树林功能性状的遥感参量响应分析与建模技术。并且,通过自主研发高光谱分光模块、镜头、芯片、控制电路板等大部分关键器件,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1%。目前,设备应用主要面向滨海湿地红树林,可以实现实时反演红树林的生理生态参数,精准监测红树林健康状态、评估生态修复成效、构建红树林生态数据库、提高红树林资源管理效率等重要功能。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国产化替代策略,系统成本降低至进口系统的1/3,同时具备更高的适配性和扩展性,适合在不同区域和应用场景中推广应用。这次联合测试,是该设备普适性、稳定性的一次重要测试。

    近日,重点专项管理主责部门代表、现场核查专家及21世纪中心工作组等人员于EcoTest各测试站点展开了现场核查工作,重点核查项目研发仪器设备类关键技术在野外真实场景下的测试情况。宁大团队于黑河流域中游花寨子荒漠站顺利完成设备核查,并向各位专家现场汇报了自研的无人机高光谱激光雷达一体式装备的指标完成度、测试情况及示范应用等方面的进展。专家们高度肯定了该装备的国产化率及其“边飞边测边传”的实时监测能力,并就“十五五”规划中关键器件国产化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讨论。

    此次联合测试以项目群的方式组织推动“大协作、大集成”的科研组织模式,既是“设备/技术研发-真实场景测试/验证-应用示范”一体化评估与核查,也是践行有组织科研、创新专项管理举措的一次有益探索,将促进国产监测设备技术性能的提升,形成国产监测设备野外测试的技术规范,推动国家级生态环境综合观测试验场建设,提升我国生态监测的数智化水平。此次EcoTest行动中,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地理系研究生发扬自强不息、务实创新的宁大精神,不畏酷暑,在黑河流域中、下游高效完成了野外作业任务。

    信息来源:宁波大学要闻 作者:王愈鲜 责任编辑:郭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