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合理地设置企业内部各基本生产单位(如车间、工段、班组),使生产活动能高效地顺利进行。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决定着企业内部的分工关系,决定着工艺过程的流向以及原材料、在制品在企业内的运输路线和运输量。常见类型有工艺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形式、混合专业化形式等。
(1)工艺专业化形式。工艺专业化形式又称工艺原则,就是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工艺阶段的工艺特点来设置生产单位。在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里,集中着同种类型的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对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进行相同工艺的加工。按工艺专业化建立的专业化车间,A、B产品要出车间,在不同车间完成相应的加工过程,其加工零件的运动。
工艺专业化的优点是:对产品品种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便于充分利用生产设备与生产面积;便于进行工艺专业化管理,并有利于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
工艺专业化的缺点是:产品加工路线长,运输工具、运输工人和中间仓库增多,使厂内运输费用增加;生产周期延长,资金占用增加;各生产车间的协作、往来频繁,使计划、在制品、质量等管理复杂。
工艺专业化形式适用于企业产品品种多、变化大、产品制造工艺不确定的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它一般表现为按订货要求组织生产;特别适用于新产品的开发试制。
(2)对象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形式是指按照产品(或零部件)的不同来设置生产单位。在对象专业化的生产单位里,集中着为制造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各工种的工人,能独立地完成产品生产,是封闭式的生产单位,如汽车制造厂的发动机车间、齿轮车间等。在对象专业化车间的条件下,A.B产品不出车间,其零件运动的路线。
对象专业化形式的优点是:生产比较集中,物流路线短,搬运工作量小;计划管理、库存管理相对简单;有利于强化质量责任和成本责任,便于采取流水生产等先进生产组织形式,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周期短,在制品占用址少、资金周转快,对象专业化形式的缺点是;对市场需求变化适应性差,转产困难;由于同类设备的分散使用,设备投资大;相同工种分布在不同单位,不便于任务均衡分配和开展专业化技术管理。
对象专业化形式适用于企业的专业方向已定,产品品种稳定、工艺稳定的大量大批生产,如家电、汽车、石油化工品生产等。
(3)混合专业化形式。混合专业化形式也叫混合原则,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企业或车间内部某些生产单位在工艺专业化形式的基础上,局部采用对象专业化形式,如锻造厂主体是按着工艺专业化方式来设置车间,但在箱体造型工段过程却是对象专业化方式,再如床身造型工段等。二是企业或车间内部某些生产单位在对象专业化形式的基础上,局部采用工艺专业化形式,如锅炉厂的铸造车间、锻造车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