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成考函授《现代企业管理》学习课程—质量标准

院校:华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5-02-23 11:14:18


    质量标准

    1.质量标准的舍义

    质最标准是指对产品的结构、规格、质量、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对企业来说,为了使生产经营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则从原材料进厂,一直到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必须有相应标准做保证。它不但包括各种技术标准,而且还包括管理标准以确保各项活动的协调进行,按照(标准化法)和《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的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构成,同时采用和转化使用国际标准。

    2.质量标准的内容

    完整的产品质量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个方面的内容。

    (1)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订的技术准则。根据其内容不同,技术标准又可分解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基础标准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是制订产品标准和其他标准的依据。常用的基础标准主要有:通用科学技术语言标准;精度与互换性标准;结构要素标准;实现产品系列化和保证配套关系的标准;材料方面的标准等。

    ②产品标准是指对产品质量和规格等方面所做的统一规定,它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依据。产品标准的内容一般包括产品的类型、品种和结构形式;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产品的包装、贮运、保管规则;产品的操作说明;等等。

    ③方法标准是指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址为目的,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要工作程序、操作规则和方法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主要包括检查和评定产品质量的方法标准、统一的作业程序标准和各种业务工作程序标准或要求等等。

    (2)管理标准。

    所谓管理标准是指为了达到质量的目标,而对企业中重复出现的管理工作所规定的行动准则。它是企业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手段。管理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生产经营工作标准。它是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工作的工作程序、办事守则、职责范围、控制方法等的具体规定。

    ②管理业务标准。它是对企业各管理部门的各种管理业务工作要求的具体规定。

    ③技术管理标准。它是为有效地进行技术管理活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而做出的必须遵守的准则。

    ④经济管理标准。它是指对企业的各种经济管理活动进行协调处理所做出的各种工作准则或要求。

    3.产品质量标准的层次

    我国现行的产品质量标准,从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领域来看,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1)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以及其他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标准。

    其中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成立于1947年,到2002年它已有17个成员,包括117个国家和地区。ISO现已制定10300多个标准,主要涉及各个行业各种产品的技术规范。IEC也是比较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它主要负责电工、电子领域的标准化活动。

    (2)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的标准。1988年,我国将国际标准化组织(1SO)在1987年发布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等国际标准仿效采用为我国国家标准,编号为GB/T10300系列。它在编写格式、技术内容上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别。

    从193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等同采用1SO 9000系列标准,编号为;GB/T100-ISO 9000系列,其技术内容和编写方法与1ISO 9000系列相同,使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同轨,以利于适应“复关”形势。我国的国家标准是采用等同于现行的ISO 900:200标准;编号为GB/T 19000-2000系列。

    (3)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又称为部颁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当某些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则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4)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而产生的。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只能在企业内部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