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恪守纪律,注意保密涉外活动的保密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组织、机构和人员,在我国境内或者境外的任何地方与境外的组织机构和人员交往中,遵照我国保密法规所进行的保守国家秘密的活动。
(三)尊重对方,信守约定国际交往活动中,人们将尊重对方作为涉外礼仪的核心,它被公认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任何一个文明人、现代人所应具备的优良品德。尊重对方、取信于人的关键是遵守承诺,许诺要兑现,约会必须如约而至,在时间方面尤其要恪守不怠。
(四)尊重妇女,女士优先尊重妇女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它要求在一切社交场合(有些公务场合除外),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强调“女士优先”,并非是因为妇女被视为弱者,值得同情、怜悯,而是他们将妇女视为“人类的母亲”。无论是同一种族还是其他种族的,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无论是年轻貌美的还是年迈体衰的,无论是有权有势的还是孤苦伶仃的,都应该受到尊重。
(五)尊重隐私,有所不为个人隐私,指的是一个人出于个人尊严和其他某些方面的考虑,不愿意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或打听的个人秘密、私人事宜,如经历、收入、年龄、婚恋、健康状况、政治见解等均属个人隐私。国际礼仪强调以人为本,反对损害个人尊严,要求尊重个人隐私,维护人格尊严,并将尊重个人隐私与否视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没有教养、能不能尊重和体谅交往对象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自觉地、有意识地回避对方个人的隐私至关重要。
(六)热情适度,不必过谦热情适度原则要求人们在涉外社交活动中,不仅要热情友好待人,更要把握好待人热情的具体分寸,即一切都必须以不妨碍对方,不给对方增添麻烦,不令对方感到不安、不快为限。“过度”热情,会引起外国人的反感或不快。中国人一般讲究含蓄和委婉,在对自己进行评价时,大都主张自谦、自贬,反对张扬。但是国际交往中这种美德并不为外国人所理解和认同。因此,在国际交往尤其是涉及自我评价时,没有必要自我贬低,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要敢于对自己进行正面的评价或肯定。这不仅可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树立起相互间坦诚的印象,更是贯彻国际交往行为惯例的实际行动。
(七)入境问禁,入乡随俗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语言、文化、风俗和习惯,差异很大。注意尊重外国人特有的习俗,将易于增进中外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亲善友好之意。因而,入境问禁、入乡随俗原则,成为涉外交往的一条最佳途径。
(八)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爱护环境”的主要含义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地加以爱惜和保护。爱护环境乃属社会公德的范畴,因此它不存在国别差异。在国际交往中,能否以实际行动“爱护环境”,已被视为一个人有没有教养、讲不讲社会公德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涉外交往中特别需要在“爱护环境”方面注意细节问题,如不毁损自然环境、不虐待动物、不损坏公物、不乱堆乱挂私人物品、不乱扔乱丢废弃物品、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任意制造噪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