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得伍德,班菲尔德的策划四阶段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得伍德:班菲尔德先生在他的论文中提出:“为了便于计划,通常将策划分为下列4个阶段,从而使策划更合理”。
第一阶段,状况的分析。策划者的任务虽然是依据日前的情况预测达到目标采取何种阶段,但其想象常受状况设定诸条件的约束,特别是受其能利用的资源(不但是指自然资源,还包括法律上及其他权限、信息、时间等在内)与策划中各种障碍的约束。有时,达到目标的途径甚至会被完全阻断。因此,策划者要寻找约束与障碍尽量少的行动路线,以增大成功的机会。
第二阶段,目标的设定及具体化。所谓目的或目标,是指事物未来状态的影像。所以,目的的设定,极易流于模糊而且散漫。因此,想使目的能在具体环境下作为选择的基准,需要用明晰的、具体的词语来表达它。目的的设定有时比较概略,这时,策划者应对其具体的内容作明确的说明。而且目的有积极性的要素和附带的要素,策划者应对两者进行明确区分,然后在对两者相对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设定行动路线。
第三阶段,行动路线设计。设定行动路线是事业计划或运营计划的基础。行动路线不能被随意选定,而应对各参考方案及其结果作细致的参考。
第四阶段,结果的比较评估。要想使计划合理、可行,必须对所有可能的结果一一包括策划当初未预料到的结果,作全面的考察。杰出的策划能够预见难以预料的结果,并预先想好对策。一且行动路线确定,就无法只选择好的结果,无论结果如何,都只能一概接受。如果结果能以数字指标来表示,对其评估也就一目了然,而对于不能数字化的无形结果,则只有进行比较评价。
艾得伍德,班菲尔德教授认为,若想使计划合理、可行,必须对策划方案进行必要的评估和预测,从而做好事先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