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商学院成考函授《经济学基础》学习课程—欲望与稀缺性

院校:武汉商学院 发布时间:2025-03-01 14:08:30


    欲望与稀缺性

    1.欲望

    人自从有生命开始就要消耗物质,就有需求,从胎儿到老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任何人也没有例外过。欲望是指人们的需要,它是一种因缺少而不满足的感觉以及寻求满足的愿望。人类欲望的满足是相对的,原有的欲望得到满足以后,会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欲望,因此,欲望又是无限的。按照美国学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欲望)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①基本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社交需要:

    ④尊重需要;

    ⑤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多层次的,它由低到高,永无止境,当前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以后,又会产生后一种需要。

    人们发现,欲望简直是一个魔鬼,我们永远无法满足它。例如,食物只为了充饥.却从野  果、米饭到山珍海味;衣服只为了御寒,却从树叶、麻布到绸缎;房子只为了避风雨,却从茅棚、瓦房到高楼大厦再到别墅。成语“贪得无厌“欲壑难平”说的就是人的欣望难以得到充分满足。欲望是人之常情,它之所以给我们带来“问题”,是因为我们不能随时把这些东西都买下来以满足它。退一步说,即使能得到这些物品,你也会发现这个采购单还在不断地加长。从远古时代到电子化、信息化的今天,没有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需要是充分得到满足了的。正是由于人们这种欲望的多层次性和难以满足性,导致了人们欲望的无限性。

    2.稀缺性

    人的欲望要用各种物质产品(或劳务)来满足,物质产品(或劳务)要用各种资源来生产。

    资源再多也是一个既定的量,任何一个既定的量与无限性相比.总是不足的,即具有稀缺性。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学所讲的稀缺性是相对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育,经济物品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但是,这种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绝对的,因为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存在于世界各地。所以,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在原始社会中,很多人没有足够的食物,而封建社会中很多农民没有足够的土地。从现实中来看,近年来我国出现了“电荒”和“油荒”,很多非洲国家的国民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和就业岗位,而有些欧盟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面临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困境。可见,无论是早期的原始社会还是当今的发达社会,无论是贫穷的非洲还是富裕的欧美,无论是富可敌国的比尔,盖茨还是一贫如洗的阿富汗难民,都面对稀缺性,无非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所以,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经济学正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的精髓之一在于承认稀缺性是现实存在的,并探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其资源。这一点,可以说是经济学伟大而独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