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考函授《经济学基础》学习课程—经济模型的形成

院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5-03-01 14:32:46


    经济模型的形成

    首先要对所研究的经济变量确定定义,并提出一些假设条件。然后,根据这些定义与假设提出一种假说。根据这种假说可以提出对末来的预测。最后,用事实来验证这一预测是否正确。如果预测是正确的,这一假说就是正确的理论;如果预测是不正确的,这种假说就是错误的,要被放弃,或进行修改。本书中所讲的许多理论都是用经济模型的形成种方法形成的。这就是实证分析方法。

    一、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把均衡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中,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最处于一种力最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均衡又分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一般均衡分析在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决定时,则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一般均衡分析是关于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比较周到和全面的分析方法,但由于一般均衡分析涉及市场或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又是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的,使得这种分析实际上非常复杂和耗费时间。所以在西方经济学中,大多采用局部均衡分析。

    非均衡是与均衡相对而言的。非均衡理论强调预期的不确定性,这实际上是暗含着这样  二个前提,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备的,搜集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交易不可能完全是均衡的交易,非均衡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非均衡理论打破了几百年来统治着经济学界的均衡观,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性;时间序列中的经济运行总是相 互发生作用,行为人搜集信息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在均衡价格达成以前,交易也是可以实现的,而均衡理论却将上述现实情况通过大最的假定抽象掉。非均衡分析采用动态分析方法所研究的是实现某个均衡的过程以及均衡变动的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所星现出来的,正是一个个连续的非均衡状态。

    二、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对经济运行的一种短期分析,在经济分析中把注意力集中于均衡位置的研究,旨在说明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什么是经济变量的均衡状态以及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动态分析是对经济运行的一种长期分析,其实质是探讨非均衡状态下的变动和调整,旨在说明经济体系中各种变量的运动过程及变化动因。动态分析常常被用来研究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等方面的课题。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后者考患时间因素。换句话来说,静态分析考察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动态分析考察各种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静态分析主要是一种横断面分析,不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而动态分析主要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要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

   三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说明经济现象的性质及其内在规定性与规律性。定量分析则是分析经济现象之间量的关系。许多经济现象是可以用某种标准来衡量的,可以表示为一定的数量,各种经济现象之间量的关系可以更为精确地反映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因此,实证经济分析中特别注意定量分析,这也是经济学中广泛运用了数学工具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