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其他条件不变包括两个因素:一是技术水平不变,该规律不能预测在技术水平变动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对产量的影响;二是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该规律对所有投入要素同时变化的情况并不适用。
第二,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最要经过递增、递碱,甚至成为负数的过程。
第三,边际收益递碱规律是一个以生产实践经验为根据的一般性概括,它指出了生产过程中的一条普遍规律,对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生产函数都是适用的。
边际收益递诚规律决定了边际产量曲线呈先升后降的特征。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经济学中意义重大。它是研究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人的出发点,在技术进步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收益递减规徘所反映的这种现象,在生产时间、社会活动和科学实验过程中是十分明显的。
边际收益递减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明,生产中只要有一种投入不足,其他要素就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以农业为例,在土地面积国定的情况下,劳动和贵本的边际收益都会递减。二方面,固 定土地上的劳动力不断增加,需要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另一方面,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固定土地上的边际产出越来越少。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人均产出减少,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这往往用于解释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贫困的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人与地关系最紧张,农业劳动集约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务农人数多,农业的产出很低,是我国穷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之后,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仍然发生作用,另一方面经济建设的发展使耕地面积减少,因而有限土地上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如果把固定土地上增加一个势动力所增加的收益接近于零的那些劳动力称之为制余劳动力,那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极大地提高农业效率的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解决土地上释放出来的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呢?主要通过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来实现。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大量农村剩余劳力如果不能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民就不可能富裕起来,所以农村刺余劳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质量,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