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成考函授《经济学基础》学习课程—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院校:南通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5-03-04 10:37:32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因素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这类理论并不否认经济体系外部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但它强调经济中这种周期性波动是经济体系内的因素引起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包括许多理论。下面首先介绍最具有代表性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即乘数-加速数模型;然后简单介绍其他理论,即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理论和消费不足理论。

    1.乘数一加速数模型成合

    1)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

    乘数-加速数模型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该模型在试图把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结合在一起对经济周期做出解释的同时,特别强调投资变动的因素。假设由于新发明的出现使投资的数量增长,投资数量增长会通过乘数作用使收入增加。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他们会购买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整个社会的产品和劳务销售数量增加。销售量的增长会促进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投资的增长又使国民收入增长,从而销售数量再次上升。如此 循环往返,国民收入不断增大,于是社会便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然而,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收人的增长迟早会达到资源所能容许的峰顶。一旦经济达到经济周期的峰顶,收入不再增长,从而情件量也不再增长,销售量增长的停止意味有投资量的下降。由于投资的下降,收入减少,从而销售量也因之而减少,又根据加速原理,销售量的减少使得投资进一步地减少,而投资的下降又使国民收入进一步下降,如此循环往复,国民收入会持续下降,这样,社会便处于经济周期的哀退阶段,收人的持线下降使社会最终达到经济周期的谷底。这时由于衰退阶段的长时期负投资,生产设备的逐年减少,所以仍在营业的一部分企业会感到有必要更新设备。这样,投资开始增加,收人开始上开上升的国民收入通过加速原理又一次使经济进入扩张阶段,于是,一次新的经济周期又开始了。

    2)加速原理

    在宏观经济学中,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最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加速原理。一般说来,要生产更多的产最需要更多的资本,进而需要用投资来扩大资本存量。在一定限度内,企业有可能用现有的资本通过集约的使用来生产更多的产品,但对于企业来说。总有一个最优的资本产量比率,不同企业的资本一产量比率是不同的,并且资本-产量比率会随着社会技术和生产环境的变动而发生变动,为了简单起见,假定这个比率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以K代表资本,Y代表产最水平,如代表资本/产出比率,即一定时期内每生产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存量。

    3)乘数加速数模型

    乘数加速数模型将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结合起来,以说明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总之,,乘数-加速数模型说明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投资、收人和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

    通过加速数,上升的收人和消费会引致新的投资;通过乘数,投资又使收人进一步增长。假定政府支出为一固定的量,则靠经济本身的力最自行调节,就会自发形成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中的阶段正是乘数与加速数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投资影响收入和消费(乘数作用);反过来,收入和消费又影响投资(加速数作用)。

    两种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累积性的经济扩张和收缩的局面,这是西方学者对经济波动做出的一种解释。根据这种解释,只要政府对经济干预,就可改变或缓和经济波动,例如,果取活当政策刺激投资,鼓励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提高加速数,鼓励消费等措施,就可以克服成缓和经济萧条。

    2.纯货币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经济中周期性的波动完全见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在发达的市场体系中,流通工具主要是各种银行的信用工具,商人运用的资本主要来自银行信用。当银行体系降低利率、扩大信用时,商人就会向银行增加借款,从而增加向生产者的订货,这样就引起了生产的扩张和收人的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又引起对商品需求的增加和物价上升.经济活动维续扩大,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是,银行扩大信用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银行体系被迫停止信用扩张,转而收缩信用时,商人得不到贷款:就会减少订货,由此出现了生产过利的危机.经济进入了萧条阶段。在萧条时期,资金逐渐回到银行,银行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来扩大信用,促进经济复苏。根据这一理论,其他非货币因素也会引起局部的萧条,但只有货币因素才能引起普遍的萧条。

    3.投资过度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导致了投资的增加,这种增加会引起经济的繁荣,繁荣首先表现在对投资品(即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以及投资品价格的上升上。这就更加刺激了对资本品的投资,资本品的生产过度发展引起了消费品生产的减少,从而形成结构的失衡,而资本品生产过多必将引起资本品过剩,于是出现了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进人了萧条。也就是说,过度增加投资引发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4.消费不足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中出现萧条与危机是因为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而消费需求不足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不足,进而使整个经济出现生产过剩危机。消费不足的根源主要是由于国民收人分配不平等所造成的穷困人口购买力不足和富裕人口的过度储蓄。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理论,主要用于解释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的出现以及生产过剩的原因,并没有形成为解释经济周期整个过程的理论。这种理论的早期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和法国经济学家西斯蒙第,近期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经济学家霍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