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成考函授《经济学基础》学习课程—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院校:南京林业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5-03-05 09:45:58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1968年,美国货币学派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量(Milton Friedman)指出了非利普斯曲线分析的一个严重缺陷,即它忽略了影响工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工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他认为,企业和工人关注的不是名义工资,而是实际工资。当劳资双方谈判新工资协议时,他们都会对新协议期的通货膨胀进行预圳,井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相应地调整名义工资水平。根据这种观点,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越商,名义工资增加就越快。由此,弗里德曼提出了附加预期的非利普斯曲线的概念,又称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这里所说的“短期”是指从预期到需要根据通货膨胀做出调整的时何问隔。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保持不变,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在短期中,工人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这样,工人所得到的实际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从而实际利润增加,刺激了投资,就业增加,失业率下降。在这个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的交替关系。也就是说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内是可以成立的,因此,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有效性。

    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工人会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也就是说;在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井不存在替换关系,因此,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线。并且,在长期中,经济总能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将处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因此,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不会影响长期中的失业率水平。

    由于人们会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所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将不断移动,从而形成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假定某一经济体系处于自然失业率为u、通货膨胀率为3%的A点,此时若政府采取扩张性政策,以使失业率降低至u,由于扩张性政策的实施,总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水平上升,通货膨胀率上升至6%。由于在A点处,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为3%,而现在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为6%.高于其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从而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导致厂商生产积  极性提高,产出水平和就业率增加,于是失业率下降到w,于是就会发生图中短期菲利普斯曲线PC,(P=3%)所示的情况,失业率由u下降到u,而通货膨胀率则从3%上升到6%。

    当然,这种情况只是短期的,经过一段时间,工人们会发现价格水平的上升和实际工资的下降,这时他们便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与此同时,工人们会相应地调整其预期,即从原来的3%调整到现在的6%。伴随着这种训整,实际工资回落于原有的水平,相应地,企业生产和就业也都回到了原有的水平,失业率义回到了原来的u,但此时、终济已经处于具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预期(即6%)的B点。

    以上过程重复下去,在短期内,由于工人不能及时改变预期,存在着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替换关系,表现在图形上,便有诸如 PC,PC,的各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随着工人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也不断地上升。从长期来看,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的通货膨胀是一致的,因此,企业不会增加生产和就业,失业率也就不会下降,从而便形成了一条与自然失业率重合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LPC。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换句话说,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