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理工学院2022年函授学习课程-需要层次理论(第二节)

院校:湖北成人高考 发布时间:2022-08-16 17:14:35

     四、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学习不是外加的,而是自发的;学生本身就有一种自发的成长潜力,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任学生自行学习。

     马斯洛认为动机和需要实际上是一回事,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需要所驱使的。他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七种需要是从低级到高级有层次地排列着的,只有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才会产生高一级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没有满足时,人就会设法去满足它。因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故称之为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不同的需要驱动不同的行为:

     生理需要,指维持机体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如对水、食物、休息、性等的需要,它驱使人的求食、睡眠、配偶等行为。中国有句古话说“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也就是生理需要满足后,人才会追求更高级的需要。

     安全需要,指希望受到保护、免于危险从而获得安全的需要。它驱动人寻求帮助、避免疾病、恐惧、焦虑等行为。

     归属和爱的需要,它驱动人寻求他人和社会的接纳、爱护、关注、鼓励等行为。

     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前者驱动如自信、自强、独立、胜任等行为,后者驱动如注意、接受等行为。

     认知需要,它驱动人类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解决疑难等行为。

     审美需要,它驱动人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及自身行为完美等行为。

     自我实现的需要,它驱动人通过创造和追求自我理想,充分发挥和表现自己潜能的行为。

     马斯洛把前四层需要称为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后三层需要称为成长需要。基本需要是一般人所共有的,但成长需要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在七种需要中,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重要的,其他各种需要都是属于次要的手段性质,自我实现才是人生存在的目的。就人性而言,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人皆有的,但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多种原因,只有极少数人能在实际生活中达到自我实现的地步。

     马斯洛认为,个人的需要发展过程呈波浪式的演进的。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一个人的意识,成为组织行为的核心力量。例如,婴儿时期主要是生理需要,后来才产生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到青少年时才产生尊重需要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与本能论、驱力论、强化论相比,有着许多合理的因素:首先,需要层次论作为一种动机理论,把人类的需要按高低层次的不同分为七种,提出了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需要,这一点对于探讨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因是有莫大的启发意义的。它指出了把人等同于动物的本能论的错误,也纠正了把人还原为机器的强化论的缺陷。其次,需要层次理论把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结合起来,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具有重大的实际指导意义。显然,当学生处于极度饥饿状态或遭受各种危险时,他们是很难有较高的学习动机的。当然,学校中学生最缺的需要不是生理需要,而是爱、尊重和关注的需要。如果学生感受不到他是被教师或他人所爱护、接受和尊重的,他们就不可能有追求知识、开发创造力、实现潜能的成长需要。教师如果能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被喜欢和接受的,那么学生就更容易投入学习,渴望学习,愿意为创造性活动做出冒险,更容易接受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