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
| 报名方式 | 在线报名 |
| 负责老师: | 宋老师 |
| 联系电话: | 15968818478 |
| 微信号码: | 15968818478 |
| 院校类型: | 普通 |
| 院校地址: | 杭州市钱塘区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 |
|
|
|
| 专业名称 | 学历 | 学制 | 形式 | 科类与考试科目 | 在线咨询 |
| 法学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民法 | |
| 会计学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二) | |
| 金融学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二) | |
| 工商管理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二) | |
| 电子商务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二) | |
| 行政管理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二) | |
| 工程管理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二) | |
| 社会工作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民法 | |
| 汉语言文学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 |
| 人力资源管理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二)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二) | |
| 建筑学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一) | |
| 土木工程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一) | |
| 应用化学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一) | |
| 纺织工程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一) | |
| 生物制药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一) | |
| 电子信息工程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一) | |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一)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一)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一) | |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数(一) |
浙江理工大学简介
浙江理工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前身为1897年创办的蚕学馆,是中国最早的新式教育机构之一。历经百年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艺、经、管、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高校建设计划”。
学校以纺织、材料、服装、艺术设计等学科为传统优势,其中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实力雄厚,获评A类等级(全国前5%),设计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学科特色鲜明。拥有18个学院(部),覆盖本科至博士完整培养体系,设有多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其服装学院被誉为“中国著名时装学府”,艺术设计学科深度融入长三角时尚产业生态。
校区布局上,主校区位于钱塘江畔的下沙高教园区,2022年启用的临平校区聚焦“艺工融合”,打造国际化设计教育高地。学校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与雅戈尔、万事利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在丝绸技术、智能纺织、数字时尚等领域成果丰硕。
作为“浙理工精神”的传承者,学校秉承“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持续注入创新动力。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肇始于1979年创建的丝绸工程系材料学科,2004年正式建院,是学校“纺织+”学科生态群的核心支撑单位。学院依托长三角新材料产业高地,形成了“功能纤维与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三大学科方向,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实力:
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2021年获批)和博士后流动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建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与制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
科研特色: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在智能响应纤维、纳米能源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近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0余项,与荣盛石化、华峰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获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年均超50件。
育人体系:
推行“导师制+项目制”培养模式,与香港理工大学、京都工艺纤维大学开展联合课题。学生获“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奖项30余项,毕业生在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行业就业率超98%。
学院以“厚德求新、料臻未来”为理念,致力成为特色鲜明的新材料领域创新策源地。
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肇始于1897年创办的蚕学馆,是学校百年文脉的根基与特色标杆。学院拥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实力稳居全国前列(软科排名TOP 3),获评A类学科(全国前5%),并入选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支撑材料科学、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
科研平台与方向:
建有“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丝绸文化传承与产品设计数字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省部级平台,聚焦智能纺织、生态染整、高性能纤维、数字服装等前沿领域。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60余项,主导制定ISO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2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重大奖项。
人才培养特色:
开设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其中纺织工程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华盛顿协议)。推行“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与万事利、恒逸集团共建产业学院,学生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等荣誉,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8%,为行业输送大批领军人才。
国际影响:
牵头成立“国际丝绸学院”,与曼彻斯特大学、日本信州大学等开展联合培养,是国际纺织教育的重要策源地。学院以“经纬天下,丝路传新”为使命,持续引领中国纺织产业的高质量升级。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创立于1985年,是中国服装教育的重要策源地,依托学校百年纺织基因(溯源1897年蚕学馆),构建“设计+工程+营销”三位一体学科体系。学院拥有服装设计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全国首批)、服装与服饰设计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设计学学科稳居全国前10%(软科排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学科平台与方向:
建有“丝绸文化传承与产品设计数字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以上平台,聚焦智能穿戴、可持续时尚、数字服装设计、功能性服装研发四大前沿方向。主导制定《汉服分类》等国家标准6项,近三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
产教融合实践:
与森马、雅戈尔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设“数字时尚”“高定设计”等特色班。学生获红点设计奖、汉帛奖国际金奖等顶级赛事奖项160余项,孵化CHEN.1988等新锐设计师品牌。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超98%,60%入职波司登、李宁等头部企业,被誉为“中国时尚产业人才摇篮”。
国际化布局:
加入国际时装院校联盟(IFFTI),与伦敦时装学院、意大利马兰欧尼学院开展联合课题,巴黎国际时装周连续五年发布学院师生作品。学院以“霓裳育人,智造未来”为使命,持续引领中国时尚教育革新。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溯源于1979年创办的工艺美术专业,2004年独立建院,是长三角设计教育的高地。学院以“艺工融合”为核心理念,拥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浙江省重点学科)、产品设计与环境设计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设计学学科跻身全国前15%(软科排名),近五年获红点、IF设计奖等国际奖项47项。
学科方向与平台:
聚焦“智能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可持续环境设计”“文化创意设计”四大领域,建有浙江省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艺术学)、数字媒体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6个省级以上平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课题30余项,主导杭州亚运会吉祥物衍生品设计等重大社会服务项目。
产教融合实践:
与阿里巴巴、网易、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共建“数字创意产业学院”,开设“智能产品创新班”“元宇宙设计工作室”等特色项目。学生作品获全国美展入选、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等权威认可,孵化“ZSTU DESIGN”等设计品牌,毕业生年均创业率超12%,70%入职腾讯、洛可可等头部企业。
国际与地域辐射:
作为世界设计组织(WDO)成员,与埃因霍温设计学院、千叶大学开展联合工作坊。深度参与杭州“设计之都”建设,赋能西湖文创、良渚数字文旅等产业升级。学院以“设计驱动未来”为使命,致力培养变革型设计领袖。
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源于1912年设立的机械科,是学校百年工科传统的核心承载者。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获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工程学学科稳居ESI全球前1%,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0%。
科研创新与平台:
聚焦“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精密制造与检测”“现代纺织装备技术”三大方向,建有“现代纺织装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机电产品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以上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0余项,牵头制定行业标准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重大奖项8项,授权发明专利年均超80件。
产教融合实践:
与舜宇集团、新松机器人等龙头企业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开设“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可靠性”等特色方向班。学生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中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40余项,毕业生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领域就业率超98%,80%入职海康威视、三一重工等行业头部企业。
国际化育人体系:
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实施“双导师制”联合培养,引入欧洲工程师认证标准。学院以“精工求实,智造未来”为理念,为长三角高端制造产业集群持续输送创新型技术领袖。
浙江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浙江省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点(2023年获批),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计算机学科2023软科排名全国前30%。
科研创新与平台:
聚焦“智能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与网络安全”“纺织工业互联网”三大方向,建有教育部“纺织工业互联网”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浙江省嵌入式系统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40余项,牵头制定纺织智能制造行业标准7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专利转化金额超2000万元。
产教融合实践:
与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集团共建“数字技术产业学院”,开设“AI+纺织”“工业软件”等特色微专业。学生获ACM-ICPC亚洲区金奖、中国“互联网+”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项80余项,毕业生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工业互联网领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8%,65%入职华为、阿里云、字节跳动等科技头部企业。
国际化育人特色:
加入“欧盟Erasmus+计划”,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瑞典布京理工学院开展学分互认项目,引进IEEE/ACM课程体系。学院以“数智赋能,交叉创新”为使命,为长三角数字经济建设提供核心智力支撑。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浙江省城乡建设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筑学省级一流专业,依托"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点,工程学学科支撑学校ESI全球前1%建设,2023软科专业排名土木工程位列全国前30%。
学科特色与平台:
聚焦 "智能建造与BIM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城市韧性防灾" 三大方向,建有 浙江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合作基地等 5个省级以上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5项,参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9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产教融合实践:
与中建八局、绿城集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建 "智慧建造产业学院" ,开设 "数字孪生城市""低碳结构设计" 特色课程群。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亚洲建筑数字化设计银奖等权威奖项40余项,毕业生在大型设计院、轨道交通、智慧城建领域就业率 连续六年超98% ,70%入职上海建工、华东院、杭州地铁等国企龙头。
社会服务与国际化:
深度参与杭州亚运场馆建设、宁波舟山港智慧运维等重大工程,与日本京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可持续建筑联合研究。学院秉承 "夯土承新,筑就未来" 理念,为长三角城市更新与低碳转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浙江省生物医药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拥有 生物技术、生物制药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点,支撑学校 植物与动物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2023年),药学学科跻身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40%。
科研创新与平台:
聚焦 “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肿瘤靶向药物”“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三大方向,建有 浙江省家蚕生物反应器与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等 4个省级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3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Nano》等顶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一类新药临床批件2项、授权发明专利80余件。
产教融合实践:
与华东医药、贝达药业、艾康生物共建 “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 ,开设 “细胞治疗技术”“AI药物设计” 微专业方向。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特等奖、“互联网+”生物医药赛道金奖等国家级奖项40余项,毕业生在创新药研发、体外诊断、生物制造领域就业率 超97% ,60%入职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华大基因等行业头部企业。
社会贡献与国际化:
深度服务浙江“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建设,主导开发蚕蛹蛋白医用敷料、红树林抗菌肽等产业化项目。与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香港大学开展合成生物技术联合研究,学院秉持 “解码生命,智健未来” 理念,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溯源于1985年创办的管理工程系,是长三角商科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学院拥有 会计学、金融学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浙江省重点学科), 工程管理(MEM)、 工商管理(MBA)专业硕士学位点,依托学校工程学科优势,构建“数字商业+时尚产业”交叉特色。
学科特色与平台:
聚焦 “数字经济与智能决策”“时尚产业链管理”“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三大方向,建有 浙江省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数字化创新管理) 、浙江省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创新中心等 5个省级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22项,在《管理世界》《Tourism Management》等顶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导制定《直播电商人才评价规范》等省级标准4项。
产教融合实践:
与蚂蚁集团、物产中大、浙商证券共建 “数字商业产业学院” ,开设 “时尚品牌数字化”“跨境电商运营” 微专业群。学生获“挑战杯”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60余项,毕业生在金融科技、时尚零售、智能制造领域就业率 连续五年超98% ,65%入职普华永道、海康威视、森马电商等行业头部企业。
地域贡献与国际化:
深度服务浙江“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建设,承担杭州四季青服装产业带数字化转型等政府咨询项目。与法国雷恩商学院、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实施“3+1”双学位计划,通过AACSB国际商科认证候选资格。学院秉持 “经世致用,管维创新” 理念,为长三角新商业文明发展注入智库动能。
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肇始于学校1978年设立的基础教学部,2002年独立建院,是学校理工学科发展的基础支撑与创新引擎。学院拥有 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浙江省重点学科), 物理学、化学学科协同支撑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
学科特色与平台:
聚焦 “智能计算与数据科学”“功能材料物理”“绿色合成化学” 三大交叉方向,建有 浙江省量子精密测量重点实验室(培育)、浙江省数学教育研究中心等 4个省级科研平台。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含重点1项),在《SIAM Review》《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顶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3项,支撑学校纺织、机械学科突破关键技术12项。
育人创新实践:
构建 “基础学科+工程应用” 特色培养链,开设 “AI数学基础班”“新材料物理实验班” ,学生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等国际级/国家级奖项150余项,数学建模竞赛成绩稳居全国前10%。毕业生深造率超40%(半数入读C9高校),就业去向覆盖人工智能、半导体、金融科技等领域,30%入职华为、阿里巴巴、中科院研究所等顶尖机构。
交叉赋能贡献:
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布局,为宁波微电子产业园、杭州医药港小镇提供算法优化与材料计算服务。与香港科技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学院秉承 “理臻至善,数启万物” 理念,夯实新工科发展的数理根基。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长三角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设有英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日语、翻译3个本科专业,拥有 “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点 和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构建“语言能力+纺织服装/跨境电商”特色课程体系,助力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
学科特色与方向:
聚焦 “纺织服装国际传播”“跨境电商语言服务”“丝绸文化翻译” 三大交叉领域,建有 浙江省丝绸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语言大数据智慧学习实验室等 3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浙江省哲社重点项目等课题18项,出版《中国丝绸艺术》等译著26部,主导制定《跨境电商直播外语能力规范》团体标准。
产教融合实践:
与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丝绸博物馆共建 “丝绸之路语言服务产业学院” ,开设 “跨境电商翻译”“时尚品牌国际传播” 微专业方向。学生获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等国家级奖项120余项,CATTI证书通过率超全国均值40%。毕业生在涉外纺织服装、跨境电商业态就业率 连续五年超98% ,35%入职字节跳动、SHEIN、浙江国贸等全球化企业。
国际赋能贡献:
深度参与杭州亚运会语言服务、RCEP跨境电商博览会等重大项目,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京都纤维工艺大学合作开展“纺织非遗多语种传播”计划。学院秉持 “语通世界,文载丝路” 理念,为浙江“地瓜经济”提能升级输送复合型语言人才。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成立于2016年(溯源于2003年人文社科部),下设法学、社会工作、新闻传播学三系,并挂牌 “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院拥有 法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新闻学 省级特色专业,设有 “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点 和 “新闻与传播”(MJC)专业学位点 ,构建“法治传播”“数字社会治理”交叉学科群,为长三角法治与舆情治理提供智库支持。
学科特色与平台:
聚焦 “数字法治与知识产权”“社会治理创新”“智能媒体与舆情引导” 三大方向,建有 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浙江省丝绸文化法治保障研究院 等 3个省级平台 。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含“融媒体法治传播”重点项目),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法学》顶刊发文28篇,参编《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地方立法7部。
产教融合实践:
与浙江日报集团、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六和律师事务所共建 “法治传播育人共同体” ,开设 “数据合规实务”“融媒体内容生产” 微专业。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冠军等国家级奖项50余项,法考通过率超全国均值25%,毕业生在司法机关、主流媒体、互联网企业就业率 连续四年超97% ,40%入职新华网、阿里巴巴、浙法传媒集团。
社会服务与传承:
深度参与杭州亚运会法治保障、浙江“全域数字法院”建设,运营“史量才”红色文化融媒体中心。与香港城市大学、美国佩斯大学开展网络治理联合研究,学院秉持 “法理融媒,经纬天下” 理念,传承报业巨子史量才“铁肩担道义”精神。
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是学校国际化办学的枢纽机构,统筹留学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及全球纺织人文交流三大职能。学院不设本科专业,但支撑全校18个学院开展国际化建设,管理“纺织科学与工程”全英文授课博士项目(浙江省首批)及12个全英文授课硕士项目。
核心职能亮点:
留学生教育:年均培养来自70国留学生1200余人,纺织工程、艺术设计专业入选“留学浙江”省级品牌项目
中外合作机构:运营“浙江理工大学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与意大利顶级时尚院校合办)、“国际丝绸学院”(牵头中日意纺织高校联盟)
全球影响力:在埃及、柬埔寨设立“纺织服装技术鲁班工坊”,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文化保护创新”项目
交叉支撑平台:
法政学院开设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微专业(依托法律硕士点),与国际教育学院协同建设:
→ 浙江省丝绸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丝路非遗多语种数据库)
→ RCEP跨境电商法律服务中心(涉外知识产权研究)
→ 学生赴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等实习占比15%
2、在线缴费报名费300元(报考费+书籍资料+考前培训+模拟练习涮题)
3、即日起开始报名,现场确认时间为8月底截止(预计)。
4、9月进行现场确认(具体由负责老师通知)
5、准考证打印时间为:考前一周,参加10月底的全国成人高考,(具体由负责老师通知)